第六十章 规则制定者,窒息的张一谋 (第2/2页)
现如今拿三通娱乐和华易比都是抬举。
华易已经做小孩那一桌。
电影市场份额不断增加的情况下,华谊11年不到十亿票房,面临光鲜传媒和伯纳影业的激烈竞争。
王忠军摆了摆手,不是很在意:“娱乐方面你来决定,你也喜欢不是吗?”
“是,是。”王忠磊无奈:“我觉得三通娱乐也是探出来了路,市值都破千亿了。沈三通说的电影行业有万亿的可能,也许是真的。”
王忠军摇头。
他都懂。
看似不来公司,但是报表什么的没拉下。
11年份额下降主要是没有冯晓刚的戏,小钢炮鼓捣艺术大片去了。
王忠军说起自己好友的建议:“电影风险太大了,我们没有冯晓刚,成绩就下降。你看三通娱乐也是靠的人,而不是制度和模式。”
“我们要找到一个模式,一套制度,这方面还是要看互联网。”
说着,看了看时间,到了养马的时候,王忠军就离开了。
王忠磊不由叹了一口气。
华易上市以后,他明显感觉到当年那个奋发向前的大哥消失了。
那个王晶花出走,沈三通崛起,依然能稳扎稳打找到路径的大哥不见了。
那个一手小钢炮、一手陈果富、一手港圈英煌,两岸三地一体架构,商业、艺术全面布局的大哥不见了。
王忠磊各种玩不假,内心隐隐有不安。
华易跟在三通娱乐后面也有三百多亿市值,套了股民不少钱。
可市盈率大几十,这玩意能持续吗?
光鲜传媒。
王常田没有太多关注沈三通和谁撕逼,眼里全是事业。
现在的情况是,业内不赚钱,却不缺钱。
不赚钱是因为好莱坞和三通娱乐挤压,观众审美提升,赚不到票房。
不缺钱指的是三通娱乐吊着,电影行业预期拉满,各种热钱涌入。
王常田正在干事业的时候,相比于随时能套现的华易,光鲜还在吃劲、爬坡阶段。
分析光鲜的年报,又盯着三通娱乐的闪瞎眼的票房报表。
怎么看自己的怎么寒酸。
纵使早已想着要捧大陆新导演,用大陆班底,但执行一直不是很顺利。
现在到了必须决断之时。
要不然光鲜以后只能搞发行,没法去触碰风险最大,同时利润也是最大的制作领域。
王常田定下决心:“沈三通一部《狼牙》的利润,抵我们全年所有戏票房总和,还要多!告诉下面的人,别再拍那些‘伪文艺片’了!学学三通娱乐,大片做不了,但可以做《囧途》这样的喜剧,《李世民》这种民族大片。”
“谁反对,谁滚蛋!”
1月6日。
微博一个认证是北电教授的博主,痛心疾首:“沈三通这是否定第五代导演的历史贡献!《红高粱》再有问题,也是中国电影国际化的里程碑!”
三通系微博平台氛围比较正常,立刻引来围观。
“这话不错,当年确实如此,但是现在呢?我们电影市场仅此于北美,全球第二,养不了老谋子吗,非要跪着拿奖。”
很多事拿在台面上讨论,糊弄不了人。
东大氛围是很宽松的,也没谁苛责张一谋。
相比于同生代那些导演,张一谋条件真的很一般。
父母没有从事这方面工作的。
国内拿不到资源,走国际路线,再加上也保留了一层模糊,不是啪叽跪在地上。
哪怕明眼人,也理解,不过是求活是生活。
可现在,电影市场两百多亿了,名誉在身,资源不缺,还是捧臭脚,这就说不过去了。
北电教授也没法垄断电影和艺术的权威!
青年导演论坛。
类似的论坛很多,每个月都有很多,有事没事就组织开一个。
一群失意或者得意的导演聚在一块,一般来说得意的导演特别喜欢参加。
青年导演,再加上电影专家,讨论中国电影应该如何如何发展,给中国电影把脉。
所谓青年,基本30往上,40岁50岁的也有,毕竟拍电影是大后期工作。
最近两三年,出现了不少30岁以下的电影导演。
往往成绩不错,特别爱装逼,每次都能和文艺学院派吵起来。
青年导演交流的会场,很容易成为了三通娱乐系,和文艺逼学院派的战场。
一般来说,文艺逼不堪一击。
因为他们主要诉求是要求国家强制“院线电影播放类型多元化”,要求财政补助建立和维持“文艺片院线”,要求直接拨款给“优秀电影人”。
然后不许过问题材、内容,给出的理由都是“不能让中国好电影死绝了”。
每次都能被三通娱乐系的导演喷死,一句话杀死比赛,用的是沈三通在《超市》首映礼的那句话“被包养谈什么独立人格”。
这一次,又吵了起来。
娄叶愤然拍桌:“岂有此理!沈三通眼里只有铜臭味,丝毫见不到人性和艺术。”
王然也拍了桌子:“你个被髪国电影商包养的蠢货,也配评价沈导!”
圈外人不懂,圈内人谁不知道娄叶的情况。
这个事娄叶自己觉得很光荣,也没想着隐瞒。
标榜为自己拍电影不在乎市场,有人付钱,自己搞的才是艺术。
要是有几个媒体复读,还真能迷惑人。
特别电影圈,别看一个个满嘴艺术,其实利益看的特别重。
笑贫不笑娼。
娄叶这种找到髪国电影商包养的,至少有人包养。
和贾章科一样,能通过艺术电影大赚特赚。
一些贾章科支持者甚至与有荣焉,对此津津乐道。
全然不见鄙视商业电影过于重视市场的样子。
就是这副嘴脸。
很矛盾,但是莫名的自洽。
给观众提供快乐和消遣赚钱,不行。
通过刻板印象,跪下来,给欧美观众消遣,很行!
很丑陋。
只是这几年圈内风气变了,
王然属于受益者,也是参与者,一部《失恋33天》进阶亿元大导演行列,加上续集已是十亿大导了。
固然是烂俗喜剧,王然也被视为冯裤子第二,冯氏小品喜剧接班人。
但有了成绩自然会要求各种地位。
沈三通就是所有三通娱乐系的头子,名誉不只是自己的,也是跟随者的。
岂能容娄叶在此放肆!
沈三通对《金陵十三钗》的炮轰引发多方窥伺。
不少势力都在观察。
史密斯专员亦在观察,他敏锐嗅到危险:“不好啊,沈三通影响力这么强了吗?”
感觉很不对劲。
权势需以铁腕彰显,史密斯专员此前没有个比对概念。
这些年沈三通很少针对业内人,都是和某个概念对决。
这一次,炮轰了《金陵十三钗》,威能尽显。
水温不对。
主要是整体平静,这就不好,掀不起风浪。
“《金陵十三钗》应该给个奖。”
史密斯专员想着,大概率觉得不可能。
帝国内部的事他没法决定,奥斯卡评委选票也寄出了。
而且今年韦恩斯坦推了一部《艺术家》,黑白电影,题材也好,哈维在好莱坞艺术片的地位毋庸置疑,统治级。
不过史密斯专员认为应该会给提名,他叫来助手:“集中攻击张一谋。”
是的,他不仅不为张一谋说话,还要反过来进一步批评。
制造一种窒息感,内部没有生存空间,然后他再想办法从外部给出空气。
有可能将之笼络下来。
之前没有机会,哪怕很多人批判张一谋农民,但没有实际压力。
这一次不同,沈三通真正挤压了张一谋。
1月9日。
张一谋观察了快一周的风向,问付露露:“我记得明天有中影举办的导演座谈会?”
一月初这个时间点,座谈会是真不少。
只是以往张一谋一般不参加,何况现在出了这档子事。
付露露很意外,这些天一直陪在张一谋身边,翻了翻日程表:“是。”
张一谋说:“我明天也会到。”
张末得知老爹要去座谈会,过来劝:“爸,你现在最好不要露面,万一遇到愣头青呢?”
不知轻重的年轻导演,真有可能让张一谋下不来台。
张一谋摇头:“该做个回应,不能拖。”
《金陵十三钗》有硬伤。
一个是不该拍床戏,也不该营销床戏。
停留在艺术表达,哪怕叙事有问题,也不到那个程度。
另一个是作为商业片,消解严肃题材,号称六亿投资的噱头,实际上战争场面只有敷衍的几分钟的敷衍,完全沦为了消费民族苦难的商业作秀。
沈三通炮轰后,立刻让这两个缺点无法掩盖,暴露无疑。
快一周过去,不断发酵,张一谋也在观望,却发现对他很不利。
公众层面有大量的争吵,但都是浮于表面,撼动不了这两个点。
再不回应,奥运会的口碑都要败掉了。
“都怪张伟评,连这个事都处理不好,没有他要炒作床戏,各种炒作也不会这样。”张末愤愤不平:“爸,你就别和他合作了!”
张一谋神色一动,却说:“这事你别管。”
晚上。
张一谋接到一通电话。
看了看是跨洋的,聊了聊对方的戏,pai的人生。
又聊起了近况,李铵苦笑关心道:“要不要我出来帮你说话,你定要小心,沈三通不好对付。”
“谈不上对付二字。”
张一谋皱了皱眉:“我和他没有仇,终归是电影理念的一些分歧。”
李铵说:“是啊,可是他总是会给人扣上重重的帽子。”
张一谋结束了通话,婉拒道:“多谢了,我自己会处理的。”
想起沈三通提到过的《卧虎藏龙》和《英雄》,《色·戒》和《金陵十三钗》的关系,再结合李铵恰到好处的电话,有些沉默。
看了看夜色,这边已经天黑,张一谋感觉到了冷意。
洛杉矶冬令时晚16小时,那边凌晨两点多。
这个时候打电话,能看出来李铵确实恨上了沈三通。
张一谋经过太多风浪,越是不好做决定的时候,最好不要轻易做决定。
早已过了被情绪支配的年纪,也不是对抗性格,人心隔肚皮,难说后面藏着什么。
思绪飞转,张一谋飘回了自己身上。
他确实有问题。
商业运作是张伟评的错,艺术这方面就是他的错了,不该踏过那条线。
“之前从未踏过去。”
沈三通的三通娱乐占国产片65%票房,《狼牙》力压好莱坞大片,以数据为刃、以内容为盾,将他的“艺术”和张伟评的“商业”同时拉到了泥地。
想到这,张一谋再次苦笑。
沈三通这样的人,是没法对抗的,因为这死孩子,真不怕沾一身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