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三十一章 师夷制夷,制造汉奸! (第1/2页)
翻过长城。
独特的塞外景象,顿时震撼了所有人。
作为大明朝大使王家屏奉皇上旨意、朝廷关文率副使沈惟敬等二十人前往鞑靼俺答部。
而与使团其他人不同,王家屏在一封朝廷任命外,还得到了一道密文。
一路上。
王家屏与沈惟敬并骑而行,王家屏却在绞尽脑汁想着该如何让沈惟敬留在鞑靼,可始终没有什么好的办法。
要说劝娼从良,王家屏或许还有几分心得,毕竟士子风流,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慷慨陈词一番,实在不行,再花点银两‘善解人衣’给倡伎赎个身,娶回家中金屋藏娇也行,纳个妾室也不是不可。
可这劝人成汉奸,王家屏实在是没有什么经验,连从哪开口都不知道。
大使的情绪不高,连带着整个使团的气氛都比较凝重,到底是副使沈惟敬懂事,主动开口道:“大使,当年汉朝的张骞、苏武被困匈奴十多年,却不忘初心,您说,是什么在让他们坚守呢?又是什么在让他们不惜一切代价返回中原的呢?”
听到张骞、苏武的名字。
王家屏嘴角不禁有些抽搐,这二位汉使固然受后世使节崇拜,但要是沈惟敬以博望侯、关内侯为毕生追求,那他还怎么完成内阁交代的事情?
博学多识的王家屏当即举了个反例,“也有不回来的,同为汉臣的李陵,就投降了匈奴,至死未归。
博望侯、关内侯有回来的道理,李陵也有不回来的道理。
三人都有各自的坚守,三人也都有不惜一切代价的原因。
不过,如博望侯、关内侯这般英烈,所坚守的,所不惜一切代价为之奋斗的,不外乎家、国二字。
似李陵,就考虑地就更多了,当时的汉武帝,对臣属总要猜忌,而且,还杀了李陵的全家。
而当初的匈奴,就和现在的鞑靼一样,都属于草原大族,而大明朝与鞑靼比起来,不过是一方弹丸之地的农耕国度而已。”
善于辩论的人。
总会被更善于辩论的人的最后一个论点所带偏。
尤其是对话者的话语中,多了些诡辩,多了些学识,就更容易被带偏了。
本就学时浅薄的沈惟敬能说出张骞、苏武的名字,就已经是毕生所学了。
王家屏抛出的张骞、苏武‘英雄者总是相似的,而失败者却各有各的不幸’,李陵的遭遇,更是让心中有家无国的沈惟敬深以为然点点头。
进而在说鞑靼、大明朝的对比时,沈惟敬的认同感就更高了。
在大明朝,皇帝便是苍天化身,世间万物皆要随着皇帝意志而变幻,身为平湖名家清溪沈家人,在皇权、在权力面前,只能战战兢兢的。
可大明朝皇帝陛下,大明朝廷,这些在平湖名家清溪沈家看来高不可攀的人,却在鞑靼军骑面前战战兢兢的。
沈惟敬的心里,不由得有点压抑,这时的草原,正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时候,忍不住感慨出声,“倒也是啊,农耕而已。”
几千年来,农耕在游牧面前,总是畏畏缩缩的,游牧长时间占据着对农耕的优势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