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球中文

字:
关灯 护眼
火球中文 > 瑜伽菩萨戒 > 第14集《瑜伽菩萨戒本》

第14集《瑜伽菩萨戒本》

  第14集《瑜伽菩萨戒本》 (第2/2页)
  
  大梵天说:你这三千金是怎么利用?他说:我一千金供养这些婆罗门、亲属饭菜的钱;另外一千金是给婆罗门当红包衬金,吃完饭以后给他们带回去;第三个一千金是给女方当聘金。大梵天就说:你前面两件事都会招感可乐果报,但是你第三件事做得不恰当。
  
  为什么不恰当呢?你用一千金来做聘金值得吗?你要算一算,女众的头发值多少钱?她的眼睛值多少钱?她的鼻子值多少钱?她内脏的心肝脾肺肾、脓血屎尿汗、肪膏脑膜种种的不净物值多少钱?
  
  佛陀这样子讲以后,因儒童就随顺佛陀的言词思惟,内心寂静离诸染爱,这个时候佛陀为他说四圣谛法,就证得初果。证得初果以后,当然初果就是有正见,这个时候佛陀现出三十二相、八十种好,还原本来面目,带着因儒童从虚空飞出去了,回到僧团出家,后来也证得阿罗汉果。
  
  龙树菩萨对这样的公案作出评论说:一般人在结婚的时候烦恼非常坚固,因儒童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之下能转得过来呢?有些人内心,佛法进去的时候他没办法吸收;有些人的内心,你跟他讲佛法,他有办法吸收,转成一种功能、善的功能。就是因儒童过去的个性,内心端正、讲真实语,所以他跟佛法接触的时候,佛法能够马上产生很大救拔的力量。
  
  所以这个地方虽然在利益有情的因缘之下是开许方便妄语,但是不能养成习惯,所以古德在这个地方再三的教诫,就是说菩萨的方便妄语是为了解脱有情的命难,如果就着菩萨本身,菩萨即使面对了生命的灾难,也不会为了挽救暂时的生命而牺牲自己永恒的功德,所以这一点大家要特别注意。
  
  癸五、离间语
  
  离间语就是两舌,向此说彼,向彼说此,乖离亲厚,说一些挑拨离间的话,看戒文:
  
  又如菩萨见诸有情,为恶友朋之所摄受,亲爱不舍。菩萨见已,起怜愍心,发生利益安乐意乐,随能随力说离间语,令离恶友,舍相亲爱,勿令有情由近恶友,当受长夜无义无利。菩萨如是以饶益心说离间语,乖离他爱,无所违犯,生多功德。
  
  菩萨见诸有情,有情众生为恶友朋之所摄受,亲爱不舍,有情众生一时的迷糊,被邪知邪见的恶知识所摄受,有些人邪知邪见,但是他有广大的福报,他有他的摄受力,众生被恶知识所摄受的缘故,彼此的感情亲爱不舍,感情非常的深厚,你不可能有其它的方法来劝谏他离开这个恶知识,不可能。
  
  菩萨见已,起怜愍心,菩萨见到这个众生因为亲近恶知识的缘故,不管是他的道心、或者正见,都一天一天的在堕落当中,所以这个菩萨内心当中非常着急,发生利益安乐意乐,生起要利益有情众生的意乐、一个希望。
  
  他采取什么行动呢?「随能随力说离间语」,菩萨就依止自己的智慧能力,就讲出了离间语。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什么叫离间语呢?在这个情况之下,你把对方的过失如实的说出来、如实的说出来,也不要去加油添醋,把恶知识种种的过失如实的说出来,使令众生知道恶知识的真实相貌。
  
  当然这个目的并不是要去伤害恶知识,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这个众生离开恶友,舍相亲爱,不要再去亲近这些邪知邪见的恶知识,造成内心的邪见。勿令有情由近恶友,当受长夜无义无利,不要有情众生因为亲近恶知识的摄受教化,产生颠倒邪见,长时间堕落到三恶道受苦。「菩萨如是以饶益心说离间语,乖离他爱,无所违犯,生多功德。」这个地方是说离间语的对象就是他亲近的恶知识,亲近恶知识比一个人造罪还可怕。
  
  我们在学佛的过程当中偶尔也会有罪业出现,我们并不是一个身心清净圆满的众生,我们很努力的来调伏自己,但是有时候会失控,但是因为我们有正见,我们内心当中经常有观照力来调整自己。但是你亲近恶知识,这样就不同了,你完全产生邪见了,你不可能有改变的情况。所以《华严经》上说:亲近恶知识的过失,比你亲近老虎跟狮子还可怕。老虎跟狮子的伤害伤害你一生,来生就没事;恶知识伤害你是生生世世的颠倒。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,菩萨为了令众生离开恶知识,所以只好说离间语,使令他能够了解恶知识的真实相。
  
  这一条戒在身口七支当中是唯一共声闻修学,其实声闻戒法也有这一条戒的意思,就是「破恶伴党」,就是说有这个恶伴党的情况,我们也可以把恶伴党的过失如实的表达出来,使令这些僧众离开恶伴党,所以这一条戒是唯一共声闻学的地方。因为这个地方的过失太重了,如果不说离间语,所产生的过失非常广大。
  
  癸六、粗恶语
  
  说粗暴责骂的言词,看戒文:
  
  又如菩萨见诸有情,为行越路非理而行,出粗恶语,猛利诃摈,方便令其出不善处,安立善处。菩萨如是以饶益心,于诸有情出粗恶语,无所违犯,生多功德。
  
  菩萨看到有情众生为行越路,他的行为超越了正常的轨范,内心当中非理而行,内心随顺烦恼而转,而且是不知惭愧。你说一些柔和的言词、讲出一些道理,他已经没办法接受,就是他的烦恼特别的坚固炽盛。菩萨这个时候只好采取比较猛烈的手段,就是出粗恶语,猛利诃摈,面对众生的颠倒炽盛,就说一些粗暴责骂的言词,来的猛利诃责、来骂詈对方。他的目的就是方便令其出不善处,安立善处,使令他远离过失成就善法。
  
  「菩萨如是以饶益心,于诸有情,出粗恶语,无所违犯,生多功德。」就是说有些人出现过失,我们的确能够婉转的劝谏;但是有时候你看他的样子,你看他的样子就知道这个人烦恼坚固,这个时候讲道理就没有用。
  
  我们中国的禅宗最喜欢用这种方法,临济棒、德山喝,你要去问临济禅师说:什么是佛法的真实义?他先给你一棒,先打你一棒。为什么呢?我曾经问过我的恩师上达下理老和尚,他说:有些人妄想很重,你跟他讲道理,佛法没办法进入他的心所。就是说他的内心跟佛法中间有一道墙壁,打妄想,你这个棒子打下去他痛(呵),有能够截断妄想的作用。把他妄想截断,突然间他内心寂静下来,这个时候你佛法讲进去他就有感应。禅宗这种特殊的教育有他的效果,就是以一种骂詈的方式、粗暴的方式来给你一些刺激,你会从这种颠倒妄想当中醒过来,这个就是一时的方便。
  
  癸七、绮语
  
  绮语就是讲出戏论的言词,我们看戒文:
  
  又如菩萨见诸有情,信乐倡伎、吟咏、歌讽,或有信乐王、贼、饮食、淫荡、街衢 无义之论。菩萨于中皆悉善巧,于彼有情起怜愍心,发生利益安乐意乐,现前为作绮语 相应种种倡伎、吟咏、歌讽、王、贼、饮食、淫、衢等论,令彼有情欢喜引摄,自在随属,方便奖导,出不善处,安立善处。菩萨如是现行绮语,无所违犯,生多功德。
  
  菩萨见到有情众生内心喜欢两件事。第一个是游乐的言词:游乐言词包括信乐倡伎,倡伎就是舞蹈;吟咏,吟咏就是吟诗作曲;或者是歌讽就是唱歌,这个是属于游乐的言词。第二个是有情众生他喜欢闲杂的言词:他欢喜国王论,欢喜跟你谈谈国家跟国家之间的政治;或者盗贼论;或者饮食,要怎么去煮菜;或者是男女的事情;或者是街衢,街衢就是马路消息。总之就是对内心灭恶生善完全没有帮助功能的这种论调。
  
  菩萨内心当中为了摄受有情众生,他也应该要善巧的学习这些游戏言词、闲杂言词。为什么呢?要对他起怜愍心,来利益他的缘故。所以有时候菩萨会随顺现前的因缘,作出一些绮语,或者是游乐的言词、或者是闲杂的言词,种种的倡伎、吟咏、歌讽、王、贼、饮食、淫、衢等论。菩萨为什么要做这些戏论的言词呢?因为要「令彼有情欢喜引摄」,就是说众生佛法的善根没有成熟,以这样的戏论言词来投其所好,对众生能够产生一种引摄去摄受。
  
  摄受以后,这个众生就会自在随属,他会主动的亲近菩萨,做为菩萨的眷属。这个时候菩萨在这样的一个好的关系之下,就能够以种种的方便来鼓励他、开导他佛法,使令他能够出不善处,安立善处,内心当中产生灭恶生善佛法的功德。所以菩萨暂时的现行绮语,是无所违犯,生多功德。
  
  也就是说我们如果面对有一类的有情众生,佛法善根没有具足,他好乐讲一些戏论,就是说你跟他讲佛法他还不一定接受,你要跟他算算命、看看风水地理,他就很崇拜你,崇拜你的时候,你跟他开导佛法,他就能够信受奉行。所以在菩萨戒的后面讲到「障智慧度」提到这个观念,如果你是一个初心菩萨,你应该要一心的修学佛法,一心行道;如果你是老参,对大乘佛法已经通达,你可以拨出三分之一的时间来学习外道的典籍,但是你还是要拨三分之二、多分的时间来学习佛法。
  
  为什么要学外道典籍呢?因为要摄受众生,说是开方便门,示真实相,你没有方便门,众生没办法进来佛法的真实相。所以这个地方是说对一类的有情众生,他的佛法善根没有成熟,我们可以随顺一些世间的绮语来暂时摄受,使他对你产生好感、欢喜,然后再开显真实的佛法。
  
  以上的七条戒都是菩萨不共学的地方。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一下性罪中的不共。在遮罪当中,我们为了利益有情众生,若不摄受衣钵财宝是犯戒,所以在遮罪当中你不做是犯戒;但是在性戒当中,你有做有功劳,没做没有过失,也就是你可以选择自己的能力量力而为,所以在性罪当中,佛陀只有鼓励赞叹,但是并没有说你不做就染违犯、就伤害菩提心,不是这个意思。就是说你做的话,如果在这样的条件具足之下,善巧方便,为利他故,而且是在特殊的境缘,少分现行,这样子增长菩提心;如果你没有把握,你不做也不损害菩提心。所以这个地方有这样的差别。好,我们今天讲到这个地方。
  
  (视频、音频都只是讲到这个地方。)
  
  我回答一些问题:
  
  【学员提问】:请法师慈悲开示,受菩萨戒的人要学普贤行吗?
  
  【师父答疑】:我们应该说你受了菩萨戒「誓断一切恶、誓修一切善、誓度一切众生」,所有的善法都要修学,何况是普贤行呢!
  
  【学员提问】:普贤十大愿王对修行有什么重要?对净土的往生有什么帮助?
  
  【师父答疑】:普贤十大愿王我们应该从两方面来说:先讲普贤十大愿,再讲王。普贤的愿有十个:礼敬诸佛、称赞如来、广修供养,这三个是修归依,主要是修对三宝的信心。就是说我们要对三宝有信心要怎么做呢?礼拜、赞叹、供养。当然三宝不须要你供养,但是我们假借礼拜、赞叹、供养成就一个未来得度的因缘,所以刚开始偏重在礼拜、赞叹、供养。慢慢开始修智慧,请佛住世、请转法 轮,学习佛法。所以前面是偏重在修归依,忏悔业障、随喜功德、灭罪生善,其实这些都是前方便,普贤十大愿王的前面几个都是前方便;真正的正修是在请佛住世、请转法 轮,这个时候正式修学佛法,成就内心的戒定慧;最后一个普皆回向修大悲心,把前面的归依、忏悔业障、积集资粮的功德,乃至成就智慧的功德,普皆回向一切众生。
  
  普贤十大愿王的殊胜点在哪里呢?为什么称为王?因为它是时空无尽的,你看他每一个愿都是众生界尽,众生业尽,众生烦恼尽,我此礼拜乃至普皆回向无有穷尽,这空间无尽,他没有简别任何有情;而且他时间上念念相续无有间断、身语意业无有疲厌:这是菩萨道不共声闻的地方。声闻人在生命当中的修学,他仅限于他生命在的时候,所以声闻人入涅槃以后,什么事都不做了,断恶、修善、度众生的事都不做了;但是菩萨道不是这样,菩萨道是时空无尽的,虚空有尽、我愿无穷,不管时间、空间都是遍满时空的。
  
  所以为什么这个地方也提到「《无量寿经》皆遵普贤之德」。什么叫普贤之德?《华严经》上说:「十方诸佛有长子,其名号曰普贤尊」。说十方诸佛的长子,任何一个人要成佛之前(长子是继承佛位的),你一定要遵循普贤之德,普贤之德就是时空无尽的行愿,没有休息的;那当然对净土有帮助的,因为你往生净土,你为什么往生净土?你不是去享受,是为了菩提道求生净土,所以求生净土也是追求无量时空的行愿,只是说我们选择先到净土去成就圣道。有些人愿意以凡夫的阶位来行菩萨道、他愿意求增上生;有些人认为以凡夫的阶位行普贤愿容易退转,所以他先到净土去:都可以的,根本上都是时空无尽的行愿。诸位你们拜《八十八佛》的时候,后面那个七支供养就是普贤行愿。我每一次在上课之前的打坐,我听到你们在回向内心很感动(哈──),你们唱诵非常庄严。
  
  【学员提问】:儒家的思想可不可以做菩萨修学的基础?
  
  【师父答疑】:儒家思想当然是可以啦,儒家思想跟大乘佛法很接近,它在自利方面是克己复礼,也是讲调伏力,说是诚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,这也是可以的。其实你看中国的古德,蕅益大师、莲池大师、印光大师都是通达儒学以后才学习佛法的,所以它是可以做基础的。
  
  【学员提问】:对大乘经论的理解、培养菩萨种性信心的方法,有无阅读的次第?
  
  【师父答疑】:培养菩萨种性,当然因人而异啦。菩萨种性的修学,我个人认为《法华经》最殊胜,它比较全面,当然你也可以参考其它的经论。
  
  【学员提问】:策发菩提心除了藏系佛法当中《广论》所言的七重因果跟自他交换,汉地的方法是否就是修持菩萨戒,做为策发菩提心的方法?
  
  【师父答疑】:当然菩萨戒是一个策发菩提心的方法,不过比较偏重在实践。诸位如果看藏系跟汉系的经论不同。中国的祖师在开显佛法非常圆融,你读蕅益大师《灵峰宗论》的开示、你读印光大师的开示,你读完一遍,你达不到效果,你感觉不出他在讲什么。不像藏系,藏系的佛法是次第分明,它告诉你,「第一个、你思惟你今生决定要死,修无常观;思惟死时的时间是不决定的,随时会死;第三个是你死的时候什么都带不走,除了佛法的功德,一切都带不走」,从无常告诉自己什么该放弃、什么该去追求,所以藏系的佛法是次第的。
  
  但是中国的祖师讲出一句话:「成佛作祖,堕坑落堑,所争只一念间……」,他这个话你看不出他在讲什么,但是你多读几遍、把味道读出来以后,你会觉得祖师大德的话不可思议,他是圆融性的、整体性的。那藏系的佛法是条理性的。但是从现在的思考,我看藏传佛教会兴盛,因为它跟现在知识分子的思考接近;但是中国汉系的佛教有不共的地方,如果我们只看藏系的、不读汉系的,你总是会觉得在整个次第当中少一个会归处:就是汉系的佛教是圆融性的,藏系的佛教是次第性的。所以有些人批评中国佛教没有次第,这是不应该的,因为它的特色就是圆融,就好像你批评藏传佛教没有圆融性一样,它每一个教法都它的特色,所以这两个教法都应该要去参考的。
  
  【学员提问】:《瑜伽菩萨戒》「弃舍恶人戒」当中讲到不可弃舍暴恶众生,请问法师:有无一阐提跟定性声闻的存在?定性声闻会成佛吗?
  
  【师父答疑】:当然都会成佛,每一个众生迟早都会成佛的。为什么呢?因为他的本性如此。我最近在研究《大乘起信论》,我感觉到说是「一念不觉生三细,境界为缘长六麤」,说是我们违背本性,说我现在去做一件事情,这件事情违背本性。这句话什么意思呢?就是说我们内心当中本来具足很多功德,但是表达不出来。为什么?因为违背本性。就好像厨房买一台机器,这一台机器有很多功能,但是功能都表达不出来,因为你没有遵守它的操作轨则,我们没有遵循它原来的操作轨则。
  
  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性、本性是不适合作杀盗淫妄,不适合,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原来的设计不是让你用来造罪的,这个诸位体会得到吗?它不适合造罪,你用来造罪,你就违背本性。就是为什么你造罪以后你内心会不安?就是它不适合造罪,你一定要用它来造罪,那你违背它的本性嘛。那为什么我们随顺善业的时候我们内心很坦荡安乐呢?因为随顺本性嘛。
  
  从这个地方你就可以知道,哦,原来我们今天去造善法是正常的,因为心的本来面目本来就应该要造善嘛。你把它拿来造罪,你违背它的操作原则,它本来的设计不是用来造罪业的。这是我最近研究《大乘起信论》的一些观念、一些心得。所以一阐提、所谓的邪恶众生,他们只是暂时的迷失本性,不是说他失去本性,所以他还是可以恢复的,因为本性如此吗。
  
  我们今天先讲到这个地方。向下文长,付在来日,回向。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:皇上,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